相关内容
-
金属粉末是什么,有什么用
金属粉末是一组可以通过还原、热解、电解等方法制备的相对较小的金属颗粒。
新型粉末高温合金多火次等温锻造过程中晶粒细化机制
镍基粉末高温合金具有无宏观偏析、组织均匀和热加工性能好等特点, 其高温综合性能优于同类铸锻高温合金, 是制备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等关键部件的首选材料。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针对未来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工况的,工作温度更高(815~850℃ ) 、综合性能更好的第四代粉末高温合金的研究。本课题组在研的新型第四代粉末高温合金与前三代合金 FGH4095、FGH4096、FGH4098 相比,不但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,更为重要的是,具有十分突出的高温持久、蠕变性能优势。利用镍基高温合金在不同晶粒度下的性能特征制造双组织涡轮盘( 轮缘粗晶、轮毂细晶) , 是双性能盘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. 双组织处理的先决条件是获得均匀的细晶盘坯, 然后根据合金的晶粒长大特性,在特定的温度场中获得双组织盘坯,国外主要通过热挤压+等温锻造( ITF) 来获得均匀细晶组织盘坯,但该工艺路线成本较高,研究表明通过对热等静压( HIP) 态锭坯进行大变形量的单向锻造( 变形量0.75 以上) 与合适的热处理,也可获得均匀的细晶组织 ( 晶粒度10级或更细)。
2. 1 热等静压态组织
图 2 给出了经不同火次锻造后锻坯 A、B、C 轴向剖面的宏观组织以及采用 DEFORM 2D 软件模拟的等效应变分布图, 整个轴向剖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域, 位于上、下两端面附近的Ⅰ区变形量最小,位于两侧附近的Ⅱ区次之, 位于剖面中心的Ⅲ区变形程度最大. 随着锻造火次与累计变形量的增加,锻造组织的区域性特征逐步缩小, 三火后锻坯 C--Ⅱ、C--Ⅲ区分区已不明显, 但是上、下端面的难变形区依然存在, 如图 2( c) 所示.
在锻坯上观察到的 3 个典型区域, 实际上也代表了实验合金在等温锻造时晶粒细化的 3 个典型过程. 对于本研究, Ⅰ区的主要组织是变形的原始晶粒, 从一火至三火, 随合金累计变形量的增加, 小角度晶界含量先增加后减小, 这是由于三火后原始晶界附近出现较多再结晶晶粒, 消除了部分位错. Ⅱ区为变形晶粒与再结晶晶粒的混合区, 从一火至三火, 该区域残余变形晶粒的含量不断减少, 小角度晶界含量也逐步降低. Ⅲ区在一火后就仅残余个别未再结晶变形晶粒, 二火后再结晶基本完成, 小角度晶界占比减小到 12. 8% , 三火后仍为再结晶完全的细小等轴晶组织, 但小角度晶界含量略为升高, 这是因为再结晶形成的新晶粒又经受形变, 产生新的小角度晶界, 可能发生新一轮的再结晶.可以看到, 在等温锻造过程中, 实验合金易于在原始晶界附近发生再结晶,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锻造使晶界处变形严重, 存在大量畸变能, 会有多个滑移系开动, 取向梯度较大, 所以易于形核, 这也是低层错能镍基高温合金不连续再结晶的典型特征. 再结晶核心通过消耗周围的变形组织而长大,大量位错被大角度界面的迁移而消除, 小角度晶界含量随之减少. 随着变形的继续进行, 已发生再结晶的新晶粒晶界附近继续成为易形核区域, 再结晶逐渐向原始晶粒内部推进, 直到全部被再结晶晶粒所取代, 再结晶过程结束。 另外在再结晶后的细小等轴晶组织中还观察到较多孪晶( 如图 4 中红线所示) , 由于形变时一般先发生滑移, 当位错滑移受阻时, 易于在应力集中处萌发孪晶, 形成大角度晶界, 诱发晶界迁动形核, 对促进再结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( 1) 合金锭坯在等温锻造过程中, 整个轴向剖面可以分为三个区域, 位于上、下两端面附近的Ⅰ区变形量最小, 位于两侧附近的Ⅱ区次之, 位于剖面中心的Ⅲ区变形程度最大.
( 2) 合金在锻造时晶粒发生变形并产生很多小角度晶界, 随变形量的增加, 小角度晶界含量也随之增加. 当变形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, 首先在原始晶粒边界发生再结晶, 并向内部推进, 小角度晶界含量随之减少.
( 3) 经过三火次等温锻造后, 锭坯大部分区域都为再结晶后的细小等轴晶组织. 与模具接触的上下端面形成“项链”组织, 仍存在未再结晶的变形晶粒, 其中含有较高密度的小角度晶界.
( 4) 通过对三火次后的锻坯进行适当热处理,可基本消除“项链”组织, 获得组织较均匀的细晶盘坯, 满足双组织热处理的要求.